详细介绍: 508镍铜焊条焊补。焊缝须紧密而无气孔,与泵盖结合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5毫米。
磨损修理
主动轴衬套孔磨损后,可用铰削方法消除磨损痕迹,然后配用加大至相应尺寸的衬套。从动轴孔磨损也以铰削法消除磨损痕迹,然后按铰削后孔的实际尺寸配制从动轴。
泵壳修理
泵壳内腔磨损后,一般采取内腔镶套法修复,即将内腔搪大后镶配铸铁或钢衬套。镶套后,将内腔搪5、阀座的修理:限压阀有球形阀和柱塞式阀两种。球形阀座磨损后,可将一钢球放在阀座上,然后用金属棒轻轻敲击钢球,直到球阀与阀座密合为止。如阀座磨损严重,可先铰削除去磨痕,再用上法使之密合。柱塞式阀座磨损后,可放入少许气门砂进行研磨,直到密合为止。
泵盖修理
工作平面的修理:若泵盖工作平面磨损较小,可用手工研磨法消除磨损痕迹,即在平台或厚玻璃板上放少许气门砂,然后将泵盖放在上面进行研磨,直到磨损痕迹消除,工作表面平整为止。当泵盖工作平面磨损深度超过0.1毫米时,应采取先车削后研磨的办法修复。
工作事项编辑
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用两个齿轮互啮转动来工作,对介质要求不高。一般的压
齿轮油泵
齿轮油泵
力在6MPa以下,流量较大。 齿轮油泵在泵体中装有一对回转齿轮,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依靠两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内的整个工作腔分两个独立的部分。A为吸入腔,B为排出腔。齿轮油泵在运转时主动齿轮带动被动齿轮旋转,当齿轮从啮合到脱开时在吸入侧(A)就形成局部真空,液体被吸入。被吸入的液体充满齿轮的各个齿谷而带到排出侧(B),齿轮进入啮合时液体被挤出,形成高压液体并经泵排出口排出泵外。
齿轮油泵结构原理图
注意事项
1、安装
a.安装前应检查泵在运输中是否受到损坏,如电机是否受潮、泵进出口的防尘盖是否损坏而使污物进入泵腔内部等。
b.安装管道前应先对管道内壁用清水或蒸气清洗干净。安装时应避免使管道的重量由泵来承担,以免影响泵的精度及寿命。
c.油泵应尽量靠近油池;管道各联接部位不得漏气、漏液,否则会发生吸不上液体的现象。
d.为防止颗粒杂盾等污物进入泵内,应在吸入口安装金属过滤网,过滤精度为30目/in,过滤面积应大于进油管横截面积三倍以上。
e.进出口管路建议安装真空表及压力表,以便监视泵的工作状态。
f.当油池较深、吸油管路较长或介质粘度较高而造成真空度过高时,可将进油管加粗一挡。吸油管路较长时还应安装底阀。
2、工作前的检查
a.泵的各紧固件是否牢固。
b.主动轴转动是否轻重均匀一致。
c.进出管道的阀门是否打开。
d.泵的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
e.初次使用前应向泵内注入适量介质。
3、工作时的维护
a.注意泵的压力表及真空表的读数应符合该泵所规定的技术规范以内。
b.当泵在运转中有不正常的噪音或温升过高时,应立即停泵检查。
c.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调整安全阀,如需调整时,要用仪器校正。使安全阀的截止压力为泵
d.额定压力的1.5-2倍。4、泵的停止
a.切断电源。
b.关闭进出管道阀门。
特性特点编辑
特性
本型泵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和保养方便,本系列泵具良好的自吸性,每次开泵前不须灌入液体,本型泵的润滑是靠输送的液体而自动达到.故日常工作时无须另加润滑液。利用弹性联轴器传递动力可补偿因安装时所引起微小偏差。在泵工作中受到不可避免液压冲击时,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特点
1.结构紧凑,使用和保养方便。
2.具有良好的自吸性,故每次开泵前无须灌入液体。
3.齿轮油泵的润滑是靠输送的液体而自动达到的,故日常工作时无须别加润滑油。
齿轮油泵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船舶、电力、粮油、食品、医疗、建材、冶金及国防科研等行业。齿轮油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和纤维,无腐蚀性、温度不高于150℃、粘度为5~1500cst的润滑油或性质类似润滑油的其它液体。试用各类在常温下有凝固性及高寒地区室外安装和工艺过程中要求保温的场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