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室外燃气管道,工作压力不大于0.4MPa城镇管道安装。不适用于液化石油气管道。
2施工准备
2.1材料
2.1.1球墨铸铁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离心铸造球墨铸铁管》GB13295和《球墨铸铁管件》GB13294的规定。
2.1.2管材必须有合格证书,且批量、批号相符。检查管材、管件外形尺寸是否符合国家允许偏差且无损坏、无裂缝等。
2.1.3橡胶圈(环)应形体完整、表面光滑,无老化、变形、扭曲现象。
2.1.4管口密封、润滑材料应使用合格产品,并有合格证。
2.1.5球墨铸铁管管材、管件运输
2.1.5.1管材、管件搬运和长途运输时要妥善捆扎,每根管子捆扎不应少于3个部位,管材两端要严加保护,防止受到振动和撞击。
2.1.5.2管材、管件在装卸过程中,应轻起轻放,严禁碰撞。管材宜采用机械装卸,当采用人力装卸时,对管材不得任意拖拽或抛摔,严禁管材自由滚落,禁止野蛮装卸。
2.1.6球墨铸铁管管材、管件存放
2.1.6.1应将管材卸在靠近安装现场不影响土方开挖的地段,减少二次搬运,有条件时一次入槽,沿沟槽一字排放。
2.1.6.2堆放场地必须坚实平坦,不同规格的管材、管件应分别排放。
2.1.6.3管材应平放在地面上,并应采用软质材料支撑,离地面距离不应小于100mm,支撑物必须牢固,直管道等长物件应做连续支撑。
2.1.6.4管材可分层堆放,并捆扎、支撑牢固。当DN≤500mm时堆放不宜超过三层;DN >500mm时不宜超过两层。
2.1.6.5对有涂层的管材在起吊、存放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
2.2机具设备
2.2.1机械:轮式起重机、空压机等。
2.2.2中小型机具:卷扬机、千斤顶、砂轮磨光机、电动钢丝刷等。
2.2.3仪器:水准仪、全站仪(或经纬仪)等。
2.2.4工具:龙门架或三脚架、钢锯、倒链、水平尺、尼龙吊装带、铁锹、手锤、钢丝绳、撬棍、扳手、钢卷尺等。
2.3技术准备
2.3.1管道施工前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和说明,做好图纸会审。
2.3.2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施工单位及时校测控制点、坐标点、水准点,进行拴桩、补桩等工作。
2.3.3施工前向有关人员做好书面技术交底。
2.3.4对管道柔性接口的安装、密封等工艺组织必要的技术培训,特殊工种经现场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3.5组织测量、技术、质量、试验人员编制工程量表、工程材料计划表、质量目标设计。2.4作业条件
2.4.1交通导改方案己报批。
2.4.2会同有关单位,对地上障碍物、地下管网以及构筑物已作相应处理。
2.4.3施工道路、施工用水、用电等已满足要求,已具备管道施工条件。
2.4.4已完成沟槽土方开挖,槽底检验合格。
3操作工艺
球墨铸铁管通常采用柔性接口,按接口形式分为推入式(滑入式)和机械式两类
3.1推入式球墨铸铁管安装
3.1.1工艺流程
下管→清理管口→清理胶圈、上胶圈→安装机具→在插口外表面和胶圈上刷润滑剂→顶推管子使之插入承口→检查
3.1.2操作方法
3.1.2.1清理管口:将承口内的所有杂物清除擦洗干净。
3.1.2.2清理胶圈、上胶圈:将胶圈上的粘着物清擦干净,把胶圈弯为“梅花形”或“8”字形装入承口槽内,并用手沿整个胶圈按压一遍,或用橡皮锤砸实,确保胶圈各个部分不翘不扭,均匀地卡在槽内。
3.1.2.3在插口外表面和胶圈上涂刷润滑剂:将润滑剂均匀地涂刷在承口安装好的胶圈内表面、在插口外表面涂刷润滑剂时要将插口线以外的插口部位全部刷匀。
3.1.2.4下管:应按下管的要求将管子下到槽底,通常采用人工下管法或机械下管法。
3.1.2.5安装机具设备:将准备好的机具设备安装到位,安装时注意不要将已清理的管子部位再次污染。
3.1.2.6顶推管子使之插入承口:在安装时,为了将插口插入承口内较为省力、顺利。首先将插口放入承口内且插口压到承口内的胶圈上,接好钢丝绳和倒链,拉紧倒链;与此同时,让人可在管承口端用力左右摇晃管子,直到插口插入承口全部到位,承口与插口之间应留2mm左右的间隙,并保证承口四周外沿至胶圈的距离一致。
3.1.2.7管件安装:由于管件自身重量较轻,在安装时采用单根钢丝绳时,容易使管件方向偏转,导致橡胶圈被挤,不能安装到位。因此,可采用双倒链平行用力的方法使管件平行安装,胶圈不致被挤。也可采用加长管件的办法,用单根钢丝绳进行安装。
3.1.2.8检查:检查承口插口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用钢板尺伸入承插口间隙中检查胶圈位置是否正确到位)。
3.2机械式(压兰式)球墨铸铁管安装
3.2.1工艺流程
下管(承口端的标志置于正上方)→清理插口、压兰和橡胶圈→压兰和胶圈定位→清理承口→
涂润滑剂→对口→临时紧固→螺栓全方位紧固→检查螺栓扭矩
3.2.2操作方法
3.2.2.1下管:采用帆布吊带吊装以防止损坏管材和保护性涂层。
3.2.2.2清理承插口、压兰和橡胶圈:将管道承口和插口端工作面上的团块状物、铸瘤和多余的涂料清理干净,并将压兰、橡胶圈整修光滑,擦干净。
3.2.2.3压兰和胶圈定位:承口密封面、插口密封端和密封圈上应涂一层润滑剂,将压兰套在管道的插口端,使其延长部分唇缘面向插口端方向,然后将密封圈套在插口端,使胶圈的密封斜面也面向管道的插口方向。
3.2.2.4清理管道:将管内脏物用铁丝一端系上棉纱,反复清除(不少于三次),清除干净,每次收工时,管端应临时封堵。
3.2.2.5对口:将管道的插口端插入到承口内,并紧密、均匀地将密封胶圈按进密封槽内。
3.2.2.6临时紧固:将压兰推向承口端,压兰的唇缘应靠在密封圈上,插入螺栓临时紧固。
3.2.2.7螺栓全方位紧固:使用扭力扳手拧紧螺栓。
拧紧螺栓的顺序:底部的螺栓→顶部的螺栓→两边的螺栓→其他对角线的螺栓3.2.2.8检查螺栓扭距:法兰螺孔应对正,螺孔与螺栓直径应配套。螺栓应长短一致,方向相同。螺栓拧紧后,应伸出螺母1-3扣。螺栓和螺母的紧固扭距应符合表3.2.2.8的规定:
螺栓和螺母的紧固扭距 表3.2.2.8
管道公称直径(mm) |
螺栓规格 |
扭矩(kgf*m) |
80 |
M16 |
6 |
100—600 |
M20 |
10 |
3.3季节性施工
3.3.1.冬期施工时管材、管件吊装、运输应轻拿轻放,严禁磕碰;橡胶密封圈不得放置室外,应室内保存,施工时应放在温度较高的车内或棚内,随用随取。
3.3.2雨期施工接口作业时应搭设防雨棚。
4质量标准
4.1球墨铸铁管的尺寸允许偏差(见表4.1)
球墨铸铁管的尺寸允许偏差 表4.1
承口环隙E/mm |
承口深度H/mm |
管道平直度/(mm/m) |
||
DN≤800 |
±E/3 |
±0.05H |
DN<200 |
3 |
200≤DN≤450 |
2 |
|||
DN>800 |
±(E/3+1) |
|
DN>450 |
1.5 |
4.2承插部分不得有粘砂及凸起,其他部分不得有大于2mm厚的粘砂及5mm高的凸起;
4.3承口的根部不得有凹陷,其他部分的局部凹陷不得大于5mm;
4.4机械加工部位的轻微孔穴不大于1/3厚度,且不大于5mm;
4.5间断凹陷,局部重皮及疤痕的深度不大于5%壁厚加2mm,环状重皮及划伤的深度不大于5%壁厚加1mm。
4.6承插接口环行间隙及允许偏差:
承插接口环行间隙及允许偏差 表4.6
管道公称直径(mm) |
环行间隙(mm) |
允许偏差(mm) |
80—200 |
10 |
+3 -2 |
250—450 |
11 |
|
500—900 |
12 |
+4 -2 |
1000—1200 |
13 |
4.7管道最大允许借转角度及距离要求:
管道最大允许借转角度及距离 表4.7
管道公称直径(mm) |
80-100 |
150-200 |
250-300 |
350-600 |
平面借转角度(°) |
3 |
2.5 |
2 |
1.5 |
竖直借转角度(°) |
1.5 |
1.25 |
1 |
0.75 |
平面借转距离(mm) |
310 |
260 |
210 |
160 |
竖向借转距离(mm) |
150 |
130 |
100 |
80 |
注:上表适用于6m长规格的球墨铸铁管,采用其他规格的球墨铸铁管时,可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
4.8采用两根弯管相接时,接转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弯管接转距离表 表4.8
管道公称直径 |
接转距离(mm) |
||||
90° |
45° |
22°30′ |
11°15′ |
1根乙字管 |
|
80 |
592 |
405 |
195 |
124 |
200 |
100 |
592 |
405 |
195 |
124 |
200 |
150 |
742 |
465 |
226 |
124 |
250 |
200 |
943 |
524 |
258 |
162 |
250 |
250 |
995 |
525 |
259 |
162 |
300 |
300 |
1297 |
585 |
311 |
162 |
300 |
400 |
1400 |
704 |
343 |
202 |
400 |
500 |
1604 |
822 |
418 |
242 |
400 |
600 |
1855 |
941 |
478 |
242 |
- |
700 |
2057 |
1060 |
539 |
243 |
- |
5成品保护
5.1施工管理人员要合理安排工序,各工种减少交叉作业,杜绝各工序间相互损坏已完成品。
5.2管材安装完毕后,应采取保护措施。
5.3土方回填过程中应对管道做好标识,防止受破坏。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对承口内部、插口端部的沥青可用气焊、喷灯烤掉,对飞刺和铸砂可用砂轮磨掉,或用錾子剔除。
6.2承插口配合的环向间隙,应满足接口嵌缝的需要。
6.3当球墨铸铁管采用柔性接口时,其承插口内外面应光滑、不得有影响接口密封性的缺陷。
6.4临时盲板的构造和形式应满足受力要求,试压时其背后应做可靠支撑。
6.5管道敷设时弯头、三通和固定盲板处均应砌筑永久性支墩。
6.5试压时,检查管道有无变形或损坏,否则必须重装或修整。
6.6胶圈存放应注意避光、不要叠合挤压,长期贮存应装箱或进行遮盖。
6.7润滑剂不得刷在承口内表面。
6.8螺栓宜采用可锻铸铁;当采用钢制螺栓时,必须采用防腐措施。
7质量记录
7.1 管材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7.2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7.3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7.4管道系统吹洗记录
7.5 燃气管道强度试验验收单
7.6 燃气管道严密性试验验收单
7.7工序(分部)质量评定表
8安全措施
8.1施工前编制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提前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8.2夜间施工要有充足的照明光源。在施工区段车行路口设置防护栏杆并安装警示灯。主要路口和行人集中区段要派专人疏导交通。
8.3沟槽上口2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大型机械。
8.4现场配电柜,开关箱均外涂安全色标,加装漏电保护器,电源、电缆线、配电箱、电焊机等设专人负责。
8.5施工作业及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电工、电焊工、司机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8.6为保证安全施工,与工程无关的外单位车辆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8.7管道吊装时,设专人统一指挥。起吊前先进行起落试验,确认吊机及绳索无问题时,方可正式起吊。吊索、吊钩要经常检查。
8.8特殊场所的照明使用36V以下安全电压。行灯的灯体与手柄绝缘良好,使用橡胶套电缆线,不得使用塑胶线。
8.9电气设备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接地,安装单一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
8.10压力容器应有安全阀、压力表,并避免暴晒、碰撞。氧气瓶严防油脂污染,乙炔气瓶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氧气瓶、乙炔气瓶分开放置,使用时两者距离不得小于5m,距操作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8.11在交通流量大或主要路口搭设的车行、人行便桥应根据实际荷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