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郭仁财()

联系手机:13451558765

固定电话:65219345

企业邮箱:rencai.guo@plcwb.com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快能纺机网上看到的,谢谢!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快能纺机网资讯
    国产机器人企业“价格优势”恐难继续
    发布者:sztgdzn  发布时间:2018-02-28 19:06:00  访问次数:149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中,由国产机器人公司新松负责研发的24台移动机器人“冰屏”让人惊艳。事实上,除了炫目的机器人表演之外,自动化生产在全球范围内也在不断加速, 机器人密度大幅提升。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18年2月在德国法兰克福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74台/万人(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而在2015年,这个数据仅为66台/万人。按国际区域进行划分,欧洲平均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为99台/万人,美洲为84台/万人,亚洲为63台/万人,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转向自动化来满足其制造需求。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亚洲作为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机器人装机量的增速在全球也排在首位。2010~2016年期间,亚洲机器人密度的年均增长率为9%,美洲为7%,欧洲为5%。

    不出意外,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在最新数据统计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位于全球排名第23名,政府也不断通过政策扶持,欲在2020年之前,将中国打造为全球自动化程度前十的国家,在产业政策《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 (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 达到150以上,到2020年之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达到10万台(2017年数据显示,在中国,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7万台,外资品牌机器人销量为6万台),其中六轴以及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这也利好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3.1万台(套),同比增长51%。根据IFR预测,2018-2020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将分别为16、19.5、23.8万台,未来3年CAGR达到22%。

    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在政策利好之下获益颇丰。新时达、新松、埃斯顿、拓斯达为代表的四家国产机器人厂商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上述企业平均营收增幅达到了54.75%。其中,新时达营业收入25.8亿元,新松营业收入16.77亿元,埃斯顿和拓斯达营业收入也分别达到了6.65亿元和5.08亿元。而新松2017年全年归属净利润可以达到4.313亿元至5.135亿元。

    虽然业绩亮眼,不过中国机器人企业的短板依然明显。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的安川电机公司和发那科公司分别以5823项和4512项专利申请位居全球前两位,三星、日立、本田、索尼、库卡、西门子等公司紧随其后。

    在这前十五位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11席,在专利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而在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Top15的排名中,中国国内专利申请人无一上榜,中国国内机器人企业与国际巨头之间仍存差距。

    工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涉及机器人生产的企业已逾800家,其中超过200家是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大部分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虽然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速度迅猛,但在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看来,国内机器人企业仍然前路漫漫。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巨大的市场却并未孕育出中国自有的可与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ABB和库卡)比拼的机器人企业。据悉,“四大家族”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国内机器人企业强调自身的优势更多还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虑。双环传动机械研究院院长张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考虑到进口关税、运输以及生产等成本,该研究院生产的减速机价格相较于国外进口的大概可以减少20%—30%。而更多国产机器人企业并不讳言虽然被称为本体机器人企业,但核心部件仍为进口。一位不愿具名的机器人企业高管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大部分国产机器人企业仍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靠“性价比”而非核心技术来打开市场,处于产业链较低端的现状。

    然而,这种靠价格优势占领产业链低端的生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核心技术尚未赶上“四大家族”的同时,快速下降的机器人制造成本也正在威胁着中国机器人企业之前的立足之道。据了解,工业机器人在10年前销售均价在50万左右,现在价格是四大家族机器人售价在15-20万,埃夫特、埃斯顿等国产机器人价格略低于四大家族,经济型的纯国产机器人终端销售均价约8万。有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随着减速机等零部件国产化,工业机器人均价估计会降到5万以内。

    随着机器人成本的下降,国外的机器人企业将会同时拥有技术和价格双优势。日本是当前全球最主要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就有2家为日本企业(发那科、安川电机)。对于日本来说,该国国内机器人市场多少有些饱和。然而随着全球机器人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日本机器人企业有充足的动力和意愿加大其在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份额。本安川电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西川清吾对记者表示。而在2016年,日本机器人生产能力达到15.3万台,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在全球机器人供应中达到52%的市场份额。

    事实上,近几年这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机器人市场,投资生产基地,竞争日趋激烈。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ABB已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

免责声明:快能纺机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